正义与邪恶的抉择
在上个主日的福音中记载了一个为耶稣而言具有挑战性的故事。即法学士和法利赛人抓到了一个正在犯奸淫罪的妇女,让耶稣给予判决。为什么这个故事对耶稣具有挑战性呢?因为这些人给耶稣带来了一个非常棘手的两难问题。
如果耶稣依据法律的条文让法学士和法利赛人处死这个妇女,耶稣最后就会变成一个无情的‘侩子手’;同时也对自己的救恩计划予以否认。相反,如果祂不让按法律予以惩处,祂就会犯下对老祖宗不恭不敬之大罪。所以,为耶稣而言判断这样的案子简直是‘自寻死路’。
面对充满邪恶,心怀不轨的法学士和法利赛人,耶稣该如何判决这个妇女?耶稣对这个案子没有马上作出判决。而是弯下身子在地上写字(至于写的什么,只有祂自己知道)。之后,耶稣巧妙而智慧地作出了在这个在法学士和法利赛人眼里被看做罪人的妇女判决。然而,耶稣的答复却出乎众人的意料,祂没有说这个妇女是‘该死’还是‘该活’。也就是没有直接去审判这个女人。祂把审判的对象转向了自以为是的法学士和法利赛人。耶稣问到:“你们当中谁没有罪,谁就先拿石头砸她。”(若8:7)当这些人听到耶稣的这一询问后,“从老的开始,到年幼的一个一个地溜走了。”(若8:9)。
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当耶稣说完:‘谁没有罪就先拿石头砸她’的话之后,这些法学士和法利赛人的举动。若望很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举动即:从年老到年幼的,一个一个地都溜走了。这句话中最值得注意的有两个词汇,即‘老到小’和‘溜走了’。生活中我们常说:老人是智慧的象征。想到今天福音中,这些老人的举动,不得不对‘老者智慧的标记’这句话提出反问。难道老者真的是智慧的象征吗?
在圣经智慧篇里面,圣经作者把智慧称作是天主。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按照天主的真理去生活和行动的人。所以,不要忘记,老人的智慧并非来自他的年龄,而是取决于是否遵行天主的旨意。今天所看到的这些法学士和法利赛人,可以说直接被耶稣所批判。无论是老者还是小孩子,在天主面前都是有罪之人。我们很多时候,不能认识自己,还以罪人(众人皆有罪)的身份来审判罪人(这个妇女)。所以,早期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早向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人啊!你要认识自己”(Conoscei te stesso!)
其实,人性中最常见的弱点,就是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是自己也达不到的;我们对别人的指责,多半是自己也有的。我有知识,但知识并不是审断人的条件,至善才是。那么我是至善的吗?不是,不单我不是,你也不是,没有一个人是。就如索尔仁尼琴所说:“我逐渐发现善与恶的界线并不在国家与国家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而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穿过,在一切人的心中穿过。”
接下来再看,当人发现自己也是个罪人的时候,在天主面前他们的反应是:“溜走了”!非常形象的表达,这个词汇真正反应了,一个不完美者、一个在真理面前缺乏勇气者、一个不该以有罪之人来判断有罪之人者的心理。
所以,尽管大家都是有罪之人,那么就需要无罪者的判决和宽恕。
没有一个人是不需要宽恕的。我宽恕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被人宽恕;我怜悯别人,是因为自己也需要被人怜悯。不然,还要恩宠干什么呢?还要真理干什么呢?
法利塞人只知道审判人的喜悦,耶稣却知道宽恕人的喜悦。法利塞人以自义的天性,只惩罚罪人。耶稣以爱的天性,却同情罪人。奥斯定解读这个故事时说:一边是最大的不幸,一边是最大的同情。耶稣在正义和邪恶面前选择了正义!
因为有最大的同情,所以这里成为重新出发之地,所有的过错与罪戾,一切的可卑与羞耻,都像一件已然破旧的衣裳,被丢弃了不会再穿。但我们一定要看清并记得:耶稣宽恕她的罪,但并不是纵容她的罪。耶稣对祂的宽恕里包含着对于圣洁的明确呼唤:“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若8:11)
所以,我宽恕一个犯罪的人,但并不等于我认可和容忍罪的继续存在。我宽恕一个犯罪的人,但我会为他的罪忧伤忧愁。他的不幸令我同情,他的罪却令我惊骇。我越是看见罪的可怕,我就越是看见圣洁的美好。
天通苑本堂:李建民(奥斯丁)神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天主教”、“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