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避静
在基督信仰的传统中,「避静」一词基本上是一段用来做个人深度祈祷和自我省察的时间(从三天到最长三十天),通常这是在一个与日常生活隔离的环境中来完成的。
就基督信仰来说,「避静」这个概念并非只溯源于教会历史中隐修(monastic)运动兴盛的那段时期。事实上,它可以回溯到基督本身公开传教以前,他首先明白到自己必须先从世俗中抽身出来,进到真正的旷野里渡过四十天的生活。主耶稣这么做是为了能更热切的祈祷、禁食、接受圣神的带领,甚至面对撒旦的诱惑(玛四︰1-11;谷一︰12-13;路四︰1-13)。
根据基督的这个经验,以及后来初期教会的隐修士们的习惯,基督宗教便逐渐将「避静」视为是一种「旷野」经验,并在其中效法他们的灵修活动。
这些灵修活动主要包括了︰(a)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进入宁静和独处;(b)热切的个人祈祷和刻己禁欲;(c)分辨神类;及(d)某种形式的灵修辅导。
今天,避静者通常都会到避静所做退省。这样可以让他们从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获得片刻的抽离,做深入的祈祷、自我省察、忏悔、分辨,同时从辅导神师或带领避静者那里获得一些灵修生活的辅导。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北京天主教”、“本站讯”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本教区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教区或本网站)”的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凡教区、堂区或个人投稿,版权虽属本网,但文责由投稿者自负。